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旅品牌 >   正文

《柳柳州》展现“官为民役”的千年回响 一部厚植家国情怀的民族歌剧

“一直演,一直演,演进中国艺术节。”近日,广西原创民族歌剧《柳柳州》主创团队表示,该剧全国巡演持续进行中,8月至10月,将陆续在贺州、玉林、防城港、上海、杭州、北京、南宁演出。10月底,该剧将赴成都/重庆参评文华奖。“中国艺术节之后,《柳柳州》还将去到更多的地方,继续演下去。”

《柳柳州》展现“官为民役”的千年回响 一部厚植家国情怀的民族歌剧(图1)

“十年蹉跎返长安,再逐荒蛮山外山。”公元815年,被贬湖南永州10年刚刚回到长安的柳宗元,再被贬到广西柳州。当时的柳州是什么样一个地方呢?“荒蛮”的“山外山”,是一个比永州更偏远的蛮荒之地,生活环境恶劣,少数民族聚居,民风有待开化。

然而,到了柳州之后,柳宗元被当地的山歌治愈了。“几曾见过这舒心的欢乐情景?几曾听闻这美妙的天籁之音?”这些纯真、动人的欢乐情景和天籁之音,是在长安或者别的地方看不到、听不到的,于是舟车劳顿随风而去,心头的愁云也驱散开了。

“柳州这片‘荒蛮’之地,以其奇崛的山川、淳朴的民风,特别是直击灵魂的峒氓天籁,成为了柳宗元精神复苏的沃土。”剧作家、文旅部艺术司原一级巡视员吕育忠说,“歌从心出天籁音”,山歌以其本真的生命力和对苦难的豁达,如清泉般涤荡着柳宗元心中的郁结。目睹汲水者坠崖的惨剧、峒氓活人沉江祭神的愚昧、孩童的顽劣失教,这些民间疾苦强烈冲击着柳宗元的良知。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贬谪官员,而是深深嵌入了这片土地的血脉。

“柳宗元和柳州各族乡亲的几段戏,完全是民族的风格、民族的气息,穿插特别好,每段戏都看得过去、看得下去,而且看得很精彩。”中国歌剧研究会名誉会长、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乔佩娟说。

《柳柳州》展现“官为民役”的千年回响 一部厚植家国情怀的民族歌剧(图2)

《柳柳州》摒弃了西洋歌剧中的一些传统做法,比如,唱词多用骈文,讲究韵律,有韵脚,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。湖北省荆楚戏剧艺术研究院院长、表演艺术家刘丹丽说,“现在很多歌剧都打着民族歌剧,但并不是民族的,还是用西洋歌剧的表演形式,而这个剧是真正的民族歌剧,和老百姓非常的接近,这是很好的。”

“贬官再贬也是官,在位一天就要造福一方。怀家国忧天下君子志向,哀民生怜百姓甘苦共尝。岂能容奇山秀水阴霾掩?岂能让绝妙山歌哀声长?”在剧中,柳宗元称峒佬为“兄长”、帮螺蛳妹赎身、熬中药治瘟疫,还喜欢上了听山歌、喝螺蛳汤,和各族群众打成一片,推动了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。客观上,柳宗元到柳州被动的。但主观上,柳宗元和民族同胞交朋友,解难纾困,以文化人,是主动的。这种主动来自于柳宗元没有民族偏见、众生平等的哲学思想以及“官为民役”、爱民如子的家国情怀。

“这个剧民族性有很强烈的民间性。当山歌唱起来,骆越文化、山野的味道扑面而来。中国民间的文化非常活跃,有强大的生命力。再加上柳宗元、刘禹锡的诗,士阶层和乡野的文化两相结合,中原和西南边陲的文化融合,让人感受到一个非常独特、鲜明的效果。”剧作家、原总政话剧团艺术指导李宝群说。

在《柳柳州》,诸如此类的细节很多,把柳宗元随遇而安的心态、民族团结的情感和“美人之美”的品格刻画得入木三分。正是这种心态、情感和品格,把柳宗元从“北望长安”的无奈拉回到现实,潜下心来,造福一方。

在艺术设计上,剧本语言、音乐、舞台布置、舞蹈动作、服饰等,均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岭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质,相互辉映。以音乐为例,《柳柳州》的音乐多以五声调式为主,并将人物分为两大群体:一是柳宗元、刘禹锡、唐月、裴行立等来自中原地区的外乡人,其音乐多用商调式和羽调式;二是螺蛳妹、峒佬、侬咧、桂姑、百越歌仙等祖居在这方荒蛮之地的原住民,其音乐则以广西山歌中较为明亮的徵调式和宫调式为主。戏剧评论家居其宏认为,“这两种调式系统的对比与并置,构成全剧民族风格的基础”。

“《柳柳州》深植中原文化沃土,又融合熠熠生辉的百越文化,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于一体,不仅展现了中原唐诗乐府与广西民族山歌的交织碰撞,更跨越了多重时空,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。”编剧常剑钧说。

在此基础上,《柳柳州》开展多轮全国巡演,演出超100场,覆盖线上线下观众224万人次,成为流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堂‌。

“这是长安送给柳公的千年拥抱!”在柳宗元的出生地,西安观众对这场“归乡”之旅展现出特殊情感认同。演出中,“北望长安梦未休”的唱词引发全场共鸣,观演后有观众表示:“歌剧让古籍中的柳宗元活了起来,他‘在其位谋其政’的担当精神,对当代仍具深刻启示。”

在柳宗元的祖籍地山西永济,当“千古一人柳柳州”落下最后一个音符,全场观众起立致敬,掌声如潮水般经久不息。观众高呼“欢迎回家,您是乡亲们的自豪和骄傲。”

巡演中,观众们认为,《柳柳州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社会可感可知的精神资源,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鲜活的艺术样本。

(图为《柳柳州》剧照 广西歌舞剧院供图)

[责任编辑:fangxcin]